好邊喔界層

 前言

        名字很長的法國數學家讓·巴提斯特·樂朗·達朗伯特(Jean-Baptiste le Rond d'Alembert)在1752年證明了「在不可壓縮無黏性無旋流中等速移動的物體,並不會受到任何的阻力」。而這顯然與常理認知的情形不同。往後數十年的研究中,科學家們認知到這應是由於忽略黏度導致的結果。直到1904年,德國物理學家路德維希·普朗特(Ludwig Prandtl)提出了薄邊界層的觀念,解決了此問題。這篇文中會簡單介紹什麼是邊界層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影響。

高攻角機翼的邊界層分離(wikipedia)


 邊界層

        邊界層表示流體中緊接著管壁或固定表面的部份。在邊界層外,流體的速度接近定值(為流體自由流動時的速度);在邊界層內,在固定表面上流速為0,距固定表面越遠,速度會趨於定值。

如下圖,等速$u_0$流動的流體在流經一固定水平板時(圖中粗黑線),流速的分佈會改變。速度邊界層的定義為流速降為$0.99u_0$時的介面。即如圖中的黑色虛線 ,離表面不同距離$y$時會有不同的速度,而在黑色虛線處對應到的就會是速度剩99%時的位置。


 
由於黏性的影響,邊界層的寬度會越變越寬(因為隨著流體向右流動,平面造成的影響傳遞越遠)。
 

層流與紊流

 
        邊界層可以依據其流場型態分為層流邊界層與紊流邊界層。如下圖所示,一般來說流體剛接觸到物體時會形成層流邊界層,而從某個位置開始層流狀態被破壞,逐漸轉變成紊流邊界層。兩種邊界層具有不同的特性,值得注意的事是紊流邊界層寬度增長較快,且會對介面造成較大的摩擦力。也因此一般(亞音速)飛機機翼設計中會希望盡量延長層流邊界層的範圍。
 
 
層流(laminar)與紊流(turbulent)邊界層 (wikipedia)
 
 

雞翅的故事——續

        前面描述的是平面造成的邊界層,如同上篇文章(這裡)中提到的升力原理,我們必須對在空氣中移動的曲面(機翼)的邊界層有更多了解。
 
 
        如上圖,當流體流經曲面時,由於流體流動的截面積逐漸變大,影響邊界層外部層流的速度與壓力分佈。當曲面彎曲程度夠大時,會因壓力梯度而產生「邊界層分離」的情形(圖中 point of separation):在分離點後的曲面附近,會有流體倒流的情形發生(圖中 region of reversed flow),反向回流的流體會將邊界層擠離表面,而造成邊界層分離。在邊界層分離後的區域,會有漩渦產生,急遽增加摩擦力與能量損耗,也可能有不穩定的流動造成機械劇烈震動,因此避免邊界層分離在機械設計中是非常重要的。
 
        更仔細地說,在上圖中隨著曲面下彎,流體流動截面積增加而導致速度將低、靜壓上升。因此對於邊界層中的流體而言,會感受到一股從右而左(反向)的壓力梯度。這個壓力梯度會將邊界層流體減速,直到速度降為零時,就到達了分離點,會被後方的反向流擠出表面。


控制邊界層分離


因為邊界層分離常會帶來大麻煩,就看幾個相關的例子
  • 刻意製造紊流邊界層
    因為紊流邊界層相比於層流邊界層更不容易分離,藉著適當在接觸面前端製造擾動或增加表面的粗糙度,可以將層流邊界層迅速轉換成紊流邊界層。例如高爾夫球的表面佈滿小凹洞,可以將流經其表面的空氣轉為紊流邊界層,使邊界層分離能夠在球的更後緣(相比於光滑的球)發生,可以大幅減少阻力並增加飛行距離。

  • 邊界層吹除
    因為邊界層分離來自於其內部的流體被減速,最終被反向的流動擠離表面。因此若能從固面下方適當注入高速氣體,以補足邊界層中逐漸消耗的氣體動能,可以延後邊界層分離發生的位置。這個觀念或許有點抽象,因此以襟翼作為實例(與結尾)來看看人們如何對邊界層進行控制的。

襟翼

        飛機在起降時速度較低,因此會藉由改變機翼至高升力的組態。一個重要的裝置是位於機翼後緣的「襟翼」(flap),其會在起降時伸出,藉著改變翼剖面的弧度,增加機翼提供的升力。(Recall:上篇文章中提到彎曲的表面是升力的來源)

自機翼向後往下延伸的部分(紅圈)即為襟翼  (wikipedia)

         然而,前面提到過大的曲面會造成邊界層分離,因此直接藉著襟翼增加機翼弧度無法有效提高升力。因此有了 slotted-flap(有縫的襟翼...?)的想法:如下圖,襟翼與主翼之間留了一段空間,可以讓機翼下方的高壓氣體流向上緣,並提供動能給上緣已減慢的邊界層流體。此設計能夠讓邊界層繼續沿著襟翼流動,進而使升力能夠有效增加。此外,還有許多不同種的襟翼設計,可參考[1]中簡單的介紹。

slotted-flap 示意圖(參考資料[1])

所以,襟翼真的和主翼中間有個縫?!
 
襟翼全開的 B747  (wikipedia)

...對,甚至還可以分好幾階段展開,於是就有兩三個縫。
 
下次如果遇到747要降落(越來越少了QQ),可以爬到機翼上或在地上仔細瞧瞧他的超巨大機翼&襟翼喔!
 

結論

難道這就是飛行的最終答案了嗎...?
 
或許不是喔。不小心查到 New Theory of Flight[2] 這篇文章,看來現在大家仍然對於飛行原理持續研究著。只能說,流體力學,好難。

作者&後記

嗨大家好我是 PK。
流體力學門外漢寫流體力學文章真心虛(?),如有大神路過還請多指教了。這次隨著三篇關於流體的介紹自己也學到了許多,希望下一篇還想得到主題...

參考資料

[1] https://www.boldmethod.com/learn-to-fly/aircraft-systems/how-the-four-types-of-aircraft-flaps-work/
[2] J. Hoffman, J. Jansson, C. Johnson, New Theory of Flight,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Fluid Mechanics volume 18 (2016).
[3] 流体动力学,张堃元、金志光著,科學出版社 (2017)